阶层固化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刘远举:当下民间观念中的所谓反对阶层固化,实际上含着斗争的意味,是一个零和概念——我过好日子还不够,还得把你拉下来。

近日,一名男孩造句时称“长大后想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引发舆论热议。即便有违规,但事情本身不大,引发热议,是因为挑动中国人观念中“阶层固化”这根敏感的神经。

阶层固化是现在民间舆论中的热点。“社会一定要有通畅的上下渠道,可上可下,而现在阶层固化比以前严重”,这是一个中国社会中广泛流传的观点,几乎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如果这个概念仅限于国企、政府,当然是没问题的。但推而广之,呼吁整个中国社会的阶层大流动,却是错误的。

一、“阶层固化”是社会规律

大规模的、剧烈的阶层流动,一类是发生在战争、革命之后。这类阶层大规模流动,是建立在社会破坏之后的废墟上的。在短时间内,原来的人倒掉了,新的人群填补位置。比如,在二战后的废墟中,李嘉诚、霍英东这样的平民可以找到机会。

另一类阶层流动,是大规模的社会变化,甚至社会革命。在二战中,中国社会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加速发展。改革开放也是一种社会革命,其间又承接了全球化、城市化、信息技术革命等红利。才实现了经济的爆发式发展,产业结构变化、资产价格上涨。一批人站在了风口上,吃到了红利,实现阶层上升。而以前的国企工人,国营商店的员工,普通基层干部,这些所谓的相对较高的阶层,却在市场改革中滑落了。

还有一类阶层流动,是源于技术革命。中国的互联网富豪、外国的盖茨、贝索斯,都是因为技术革命而崛起的。

战争、革命造成的阶层流动,是通过打倒、替代形成的。而技术革命带来的阶层流动,没有打倒,只是通过上升形成相对优势,进而形成“流动”。所以,总体来说,战争、革命导致的阶层流动最猛烈、迅速,而社会革命次之,技术革命带来的阶层流动最温和,也最缓慢。

正常的阶层流动,都是缓慢的,巨富会家道中落,但肯定需要两三代。美国镀金时代产生的极富的阶层,现在时间过去150年,仍然留在这个层次的也不多了。新一代富豪榜上,大多数都是技术富豪。

这种缓慢,就呈现出固化的样子。

培养子女是很正常的人性,基于血缘关系的财富、人际资本传承,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现象。这必然带来某种程度上的阶层固化。所以,当社会、技术、经济进入一个平稳期后,就不会有大规模的阶层流动。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完全凝固死了。少数人仍然可以实现白手起家成为富豪或者获得权力。当然这是极少数,这在任何国家都一样。

但这种基于人性的社会现象,并不是坏事。

某种程度上,大资本的确贪婪成性,利用规模效应获得垄断利益,与民争利。但只有当大的资本聚集,并且有传承性的时候,才有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大的投资能力,才能进行有风险的技术研发。大资本如此,中产阶级也是如此。只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能传承财富、人际资本,才有持续的产业投资、人力资源投资。社会、经济、技术,才能不断发展。

二、生活水平上升与阶层固化,并不相悖

一个社会,从一个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走向一个以中产为主的纺锤形社会,这里有阶层上升,但并不要求剧烈的流动。所以,一个普通人不需要社会的大规模阶层流动,也可以实现自己的阶层上升。当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总体达到一个纺锤形的社会结构,并不难。

做大纺锤形社会,首先是生活水平上接近平等。生活水平上的平等,其实相对更容易实现。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平,大多数场景下是由生活的技术水平构成的。生活中有几块处理器、几个热机、几个电机、几个压缩机、几块屏幕决定了生活水平的基础,也就是电脑、车、洗衣机、空调、电视、手机。在市场的推动下,技术扩展得很快,普通人和富豪的技术水平是差得不多。第二,则是社会权利上接近平等。

做到了这两点,高社会阶层人士,其实被限定到了一个小范围。你坐私人飞机去私人岛屿上度假,我坐经济舱去酒店沙滩度假。相差说大也大,说不大也没多大。

对中国而言,现在的阶层固化程度,实际上比计划经济时代,要小得多。

在计划经济时代,子女是可以合法顶替父母的,而农民永远是农民,而现在有了考公考编制度,当一个市民也不是难事。

以前的一个发展目标,是消灭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实际上,这就是消除阶层固化。实际上,这三大差别,随着经济发展,已经逐渐消灭了。比如外卖骑手的工资,不见得比白领低,泥瓦匠的收入,已经到了月入2万这个水平。工农、城乡差别虽然存在,大多数城市已经放开落户。

女的送快递,男的当泥水匠,月入3万,过着中产的生活,其实就是阶层上升。只不过,因为产业链的转换已经完成,更多的生活水平上升,是以体力劳动报酬上涨这种形式完成的。这就像发达国家的水管工也是中产阶级。

然而,绝大多数中国人会认为,这不是阶层上升,恰好是阶层固化。

三、流动就是斗争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有建立在大公无私基础上的平等概念。不承认私人所有的平等概念。这是一种绝对的平等。工人从事设计、护士可以开处方,最卑贱者最高贵。这就指向了彻底的阶层流动。虽然实际上并没有实现,但却埋下观念的种子。

阶层、生活水平、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这些词,虽然差不多,使用的时候有混淆。但大多数人在使用这些词的时候,多多少少都是明白内涵上的差别的。

当一个人说,需要破除阶层固化,实现阶层流动,内在的意思,不仅仅是在说底层的上升,也在强调下降,强调一种“上下对流”。一个农民工子弟越过越好还不够,还得一个中产的孩子越过越差,这样才是阶层不固化,才是阶层流动,这样才有获得感。所以,当下民间观念中的所谓反对阶层固化,实际上含着斗争的意味,是一个零和概念——我过好日子还不够,还得把你拉下来。

要让农民工子弟变为富豪,资产几千万,或者获得社会地位,让一个中产、上中产的孩子,去种地,这是阶层流动。强调的是争夺排序,既然是排序,那么,必然是零和的、斗争的思维,指向的是掀桌子。

而让一个农民工子弟生活水平提升,享有的社会权益,享受的公共服务,达到和中产子弟一样,则不要求流动,更多的是要求绝对值提升,那么,呼吁的是社会平等,强调的是做大增量,指向的是合作与妥协。

回到前面的例子,女的送快递,男的当泥水匠,月入3万。如果用绝对值来看,就是阶层上升。如果用排序思维来看,就不是阶层上升。于是,在中国,一个家庭年入20万、40万,都会觉得自己是穷人,觉得自己的阶层被固化了。

那么,当中国95%的家庭都觉得自己是被固化的阶层,那么自然人人呼唤革命。但这里的悖论就是,这种大规模的、快速的阶层能上能下,必然是先破坏。这既会中断经济发展,又会加大人与人的不平等。总有少数人能在乱世中崛起,但伴随总体蛋糕的缩减,大多数人是受损的。

于是,在阶层流动的错误执念中,人们总在最现实的境地,以最理想的天堂作为目标。最终,通向天堂的路上,反而固化最现实的客观。所谓阶层固化的错误观念,该抛弃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闫曼 [email protected])


头条 |深度 |投研 |行情

版权声明:管理员 发表于 2024-04-07 21:45:53。
转载请注明:阶层固化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 自媒体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