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习二会”与中国民主之渐进转型

吕恒君:从“马习二会”举行模式与现场气氛来看,北京并未从政治意涵对台湾进行刻意矮化,反而与民间论调一致,展示出较为真诚的温暖意境。

“马习二会”与中国民主之渐进转型

“虽千万人,吾独往矣”。继1月台湾大选之时就两岸关系“必须相信习近平”的论断,两岸传统清明节(亦是西方复活节)期间,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先生再度率领青年学子“登陆”,并于大陆本土促成距新加坡首会(2015)已近十年的“马习二会”。

究其种种细节性讯息,或暗藏促成中国大陆未来逐步民主转型之契机。

1. “九二共识”与情感型的“暖心”格局

从“马习二会”的举行模式与现场气氛来看,北京并未从政治意涵对台湾进行刻意矮化,反而与民间论调一致,展示出较为真诚的温暖意境。

严格说来,无论是在中国大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制之下,还是在台湾目前仍然正式隶属的中华民国体制之下,台湾的正式定位仍为一个省级区域。而在接待细节方面一向极其严苛、不允许出错,并以此向社会传递“政治正确”的大陆官方,却从人事到地点均极其所能地进行了盛情接待。这一反惯有的对台整体的戒备打压,气氛也难得地摆脱了官僚僵化。

与新加坡举行的“马习首会”相比,马英九虽已卸去所有职务,回归一介平民,但“马习二会”却在一向接待各国元首的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并且,除却习近平本人之外,分管党务与对台事务的政治局常委蔡奇与王沪宁均亦在场。此种“核心圈”的见面方式,加以习马二人久别重逢般的温情寒暄与友好自然的肢体语言,真实地流露出习近平对马英九以及台湾事务基于“自家人”的真情实感。

而此种真情流露,通常仅见于习近平秉持其一向的“农民情节”,走访农家田头,或掀起其锅盖、或查看其庄稼、或与底层农民亲自交谈之时。对于德国观察者而言,一个极好的对比例子是:当德国总理朔尔茨2022年底打破西方封锁,顶着巨大舆论压力独自前往中国时,习近平亦仅以一句“来了?”淡然应对。

考察习近平讲话,其并未刻意强调统一,而重点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马英九有意无意的“中华民国”之口误(后亦改为“中华民族”),可视为双方对“九二共识”的相向而行,以及彼此之间的尊重默契。虽然双方颇多论及的“文化”、“族群”等概念常与地理、血缘等本原性自然要素有关,但与冰冷的意识形态相比,并结合历史上的对台宣言,此次中共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温情与人性化。

当习近平在棘手的领土争议中罕见地流露出真情实感与耐心,这可视为其搁置身后部分异议(中国民间赞成武统的论调一直存在)、倾向于人性化地解决两岸纷争的开端。正如马英九先生在回到台湾桃园机场的简短讲话中,亦呼吁两岸人民超越意识形态及政治制度之羁绊。

此种普世性的态度,不仅是对中国大陆的回应、鼓励与牵引,亦有利于台湾本土减轻战争阴影并淡化党争。毕竟,对于普世民众而言,避免及解脱人为的政治漩涡,方能更好地回归生活本身。譬如,当台湾当局今年1月开始实施义务兵役延长制(从四个月延长至一年),随即遭到年轻世代的不满。其普遍不愿将飞扬之青春托付枯燥的军旅训练,更不愿以自身性命充当两岸之间的“炮灰”。目前刚刚发生的台南陆军入伍新兵逃离事件(4月11日),疑是与此情势有关。

2. “走向共和”的再度契机

“马习二会”结束之后,从中共官媒对其至今颇为积极的事后评论来看,同样亦可观察到: 习近平似乎已倾向于抛弃武统政策,而更愿集中精力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及“民族复兴中国梦”。其在讲话中,不仅对“武统”闭口不谈,甚至没有提及“和平统一”的大致日程;而是反复强调心灵契合及情感交流,甚至也“乐见”大陆民众多去台湾看一看。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离不开宪政民主、文化传统及公民意识的合力。而因文化政治传统及公民意识等尚未充分准备,中国大陆在百年以来,已经陆续失去了三次重要的宪政建设机会:即民国初期宋教仁的被刺杀(1913)、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后的行宪失败(1945-1948),以及“六四运动”所要求的社会转型(1989)等。而从长远看来,这正是困扰中国产业升级、社会发展(特别是本国民众自由及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融入国际主流社会的最主要根源。

与此相对,败退海峡对岸的蒋经国总统却在执政后期吸取经验、审时度势,并迫于内外压力而使台湾经由威权政府的决意改革,最终成为一个民主宪政的华人社会。此项壮举不仅于历史角度成功破除了秦制二千年的思想羁绊,也在现实发展中以生机活力、多元创造性等令海内外各界人士刮目相看。倘若目前的台湾能于整体上克服激进的“台独”分裂主义,其对大陆社会民主转型的促进与帮助,将远远大于兵戎相见。

这是因为:毕竟,中国大陆由于意识形态长期的保守封闭,再加以历史上经济建设的贫困落后,无论从官方到民间,均并未完全消化鸦片战争以来的耻辱情结;而其面对以西方为首的普世民主规则的犹豫、疑惧,以及某种源于自卑性的傲慢,则首先最大限度地需要同文同种、分割历史并不长久的海峡对岸,进行善意的鼓励与牵引。

并且,即使目前共产党有心进行自身内部的种种改造,亦面临着重重难题:在唯上负责的实质性的一党体制之内,无论全国人大、政协代表或公共媒体等,均难以形成有效的民主监督;而随着“团派”的湮灭与“红二代”势力的削弱,党内的流派制衡更是无从谈起。相比之下,历史上曾经两次与共产党在“国家贫弱”或“国难当头”之际不计前嫌、进行合作的中国国民党,似乎没有直接的“颠覆政权”风险,并且亦是“民族振兴”框架下经验丰富、值得信任的“老大哥”。

这也正如马英九会谈时刻意援用、曾于台湾威权时代长期遭禁的作家鲁迅所言:“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3. 两岸共赢之前景

长久以来,特别是在视觉直观的城市基建及地理物产方面,由于大陆社会的真实发展景象与一些绿媒的报道有所出入,每当台湾青年由海岛台湾进入广博的中国大陆,不由得常被高楼大厦、高科技产品等器物性文明所振奋折服。而这次“马习二会”与参访时间正值两岸传统清明期间,“慎终追远”的节气氛围及行程的温暖相待也自然勾起不少台湾青年的家族记忆。有人甚至发自内心地感慨说:“我们这一代要把台湾带回家来。”

面对此种不乏书生意气的话语,绿营阵营表现出较为迷惘不解的态度,一些媒体感叹“怎么这些年轻人一到大陆就像变了个人”。而赖清德甚至也于近日提出“进行社会改造”、“洗涤每个人的人心”等主张。但这被痛批为“绿色文革”的策略,不仅遭到蓝营的质疑,对年轻一代而言似乎亦只徒劳牵强。毕竟,当年蒋经国正是为了台湾社会的民主改革及持续发展,而专门实施过著名的“催台青”政策:即有意催生鼓励台湾本土青年积极关注参与社会生活。而当年这些青年菁英(包括李登辉等)在民进党看来,恰恰成长为民主建设的中坚力量。

事实上,当大陆一旦淡化“武统”色彩,“法理台独”也就随之失去紧迫性或能动性,这也需要即将赴任的赖清德政府调整战略方针。在大陆作为台湾威胁的传统背景之中,民进党似乎倾向于将“谋独”及“去中国化”作为保障民主自由的有力手段,而这无疑却激化了与中华民族主义政党国民党之间的深度矛盾。在此次马英九再度登陆期间,朱立伦就赖清德的组阁名单指责其“罔顾民意”与“不专业”,并促其三思“两岸是要交恶还是交流”、“对抗还是对话”、“双输还是双赢” ,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强硬与底气。

究其底气来源,一方面固然是因意识到“法理台独”或在当前氛围下日渐式微,另一方面亦如其所言,“反对台独、不支持台独是国际共识,更是世界美、日等主要国家的具体主张。”特别是对于目前深陷内外压力的美国而言:其对内要面对国内通货膨胀、两党竞争之激烈局面,对外则面临巴以冲突、俄乌战争的深度牵制与欧洲盟友的日益不满。因而,倘若台海局面出现缓和趋势,其实也为其在东亚的传统地位与持续影响争取了缓冲时间。因此,针对“马习二会”,美国国务院亦表态为“鼓励降低紧张局势并改善海峡两岸的步骤”,并重申“致力于长期的‘一个中国’政策”。

事实上,倘若民进党更进一步放大格局,愿与国民党一道基于共同经历而促成对方的现代化发展与民主转型--即在以“九二共识”保障台湾实际主权与尊严的前提之下,将暂时无法解决的争议问题往后推移,则能继续在一个模糊空间之内,为两岸华人社会的民主与发展共同谋求更多时间,从而有望达成海峡两岸的最终双赢。这也正如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芩近日所指出:(中国)国民党的身份与“不爱台湾”的指控不应掉入某种“陷阱”。

或许令民进党想象不到的是:抛却激进对抗的“台独”意识,一些民进党本土议员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的勤政态度亦获得大陆民众的好感:譬如,2016年曾就菜价飙涨等问题与韩国瑜激辩的王世坚议员因其坦率执着的个性而在大陆民众中意外走红,而一向态度强硬的台湾驻德代表谢志伟(民进党)也常因真实的人性流露以及对大陆异议人士的同情,亦享有尊敬与赞誉。

而据美国之声时事报道:历史文献学者吴仁华近日于洛杉矶一场民主研讨会指出:“中国目前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制度的问题。”其发言引起海外民运界不少共鸣,一些与会人士就民主的妥协精髓出发,拟对中国的民主转型探寻新的思路,或进行更为广泛的再思考。

而综上所述,这更需要人们以蒋经国总统“以专制结束专制”的改革历程,以及台湾的真实成功实例作为参照。从此意义,来自民主政体却又秉持中华意识的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先生,其深挚的人性包容、低调温和而又具备远见的品格,以及向寻求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大陆伸出的友善之手,恰恰印证着其对民主的执着以及对社会使命的不弃。这亦恰如其所引用的鲁迅《题三义塔》之句中的上句所述——“精禽梦觉仍衔石”。

(注:吕恒君(Dr. Hangkun Strian),德国华裔汉学家,在柏林洪堡大学亚非研究所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及兴趣领域为文学史、电影、国际关系、基督宗教本土化等。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email protected]


头条 |深度 |投研 |行情

版权声明:管理员 发表于 2024-04-19 14:56:29。
转载请注明:“马习二会”与中国民主之渐进转型 | 自媒体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