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去年新增发明专利2.28万件,技术合同成交额全国排名创新高

武汉去年新增发明专利2.28万件,技术合同成交额全国排名创新高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上升至34.56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倍。

今天是“世界知识产权日”,武汉发布《2023年度武汉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

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新增发明专利2.28万件,其中,以企业为申请人的发明专利1.39万件,占比61.35%,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上升至34.56件,同比增长23.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倍;PCT国际专利申请1303件,同比增长21.78%;新增注册商标4.77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达50.98万件,同比增长7.96%;新增作品著作权登记8.59万件,同比增长10.9%;累计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8件;新获批农业植物新品种授权61件,林业植物新品种授权11件。

近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武汉位列世界城市集群第13位、全国第5位,连续6年保持上升态势。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夏蕾介绍,2023年,武汉知识产权运用效益较为突出,全市共开展专利转让10123次;专利许可415次,同比增长138%;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金额达到41.97亿元,同比增长60.80%,年度贷款金额实现三年翻两番,共惠及企业353家;发行“首创-武汉租赁知识产权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实现湖北知识产权证券化零的突破。

在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方面,2023年,武汉两级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539件,审结8188件(含旧存),全年共审结涉专利、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等技术类案件1105件。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双利表示,知识产权权利的无形性、侵权行为的隐蔽性,加上专利等科技成果本身的专业复杂性,在技术类案件审判中确实面临着事实查明过程复杂、侵权判定困难等问题。“在我们的持续努力下,武汉中院专利技术类案件受理量连续多年位居中部城市首位,并在全国首创知识产权‘融站入所’工作机制,挂牌设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所,多起案件入选全国技术类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则积极探索多种转化新模式,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柯敏介绍,武汉推出了职务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模式、专利资源“企业使用、政府补贴”模式、推进科技成果沿途转化的“平台+企业+基金”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2023年,武汉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98.43亿元、同比增长62.23%,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创历史新高。全年促成成果转化意向529项,院士专家项目落地71项,市级资助金额近3亿元。2023年新增备案中试平台62家,全市中试平台累计达156家,拥有中试设备达2.5万台,建设中试场地面积达249万平方米,全年开展中试服务约6万项,服务收入近20亿元。

在探索科技金融赋能上,武汉还推进了以“科保贷”“科担贷”为核心产品的科技信贷服务,截至2023年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496.97亿元,同比增长11.56%。


头条 |深度 |投研 |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