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街镇上的“雄狮少年”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贺街镇上的“雄狮少年”

本报记者 骆 怡 通讯员 谭小荣 陈思聪

认真训练。

黄国森在保养狮头。本栏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骆 怡/摄

扫一扫,观看舞狮人视频内容

记住乡愁

本报记者 骆 怡 通讯员 谭小荣 陈思聪

他个子不高,眼里有光。穿上演出服就像变了个人,真帅。他叫黄国森,1997年生,是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胖哥醒狮队的“头儿”,别人都叫他黄师傅。

在贺街镇农场村的公路边,黄国森租了一间石棉瓦房,当作醒狮队的基地。只有两间屋,条件简陋逼仄。左边的屋子用来陈列狮头等装备;右边的屋子既要办公还要住宿。平时他们就在房前狭小的空地上训练。

立起一米多高的梅花桩,队员们站在上面,头都要高过房顶了。公路近在咫尺,车来车往,他们心无旁骛,在上面奔跑跳跃、闪转腾挪。

这可是一群不到20岁的少年呀。从高桩跳下,14岁的李文周推起狮头,露出一张稚气的脸。他说风太大,问他怕不怕,他摇摇头。接着又问,训练苦不苦,他笑着说就是觉得帅。

“我们是镇上唯一一支醒狮队,有固定队员七八名,还有30多名学徒。年纪最大的是我,最小的仅有12岁。”黄国森说。

初三那年,黄国森幸运地获得一位老师的指导,教他开马、摆狮头、跳跃、站队……3天后登台表演,他成了当年自己眼里崇拜的样子。

黄国森逐渐明白,舞狮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它更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

初中毕业后,黄国森跟随这位老师入了艺校。而后,醒狮服装就像焊在他身上一样。他去广东,加入了当地的醒狮队。后来又回到老家,带着一群小伙伴组队舞狮。

老师的意外离世,对黄国森而言是一个打击。说起恩师,他眼里掠过一丝悲伤。但看着眼前这一群孩子,眼神又变得坚定。

能把爱好当作职业,黄国森一开始特别兴奋。但一路走来,他又不得不直面生活的艰难。醒狮队有旺季淡季,淡季请的人少。没有钱维持下去,黄国森就外出打工,要么进厂打螺丝,要么当司机运货。稍微有了些积蓄,又回来舞狮。

黄国森用年轻人的方式,坚持在短视频社交媒体推介自己的醒狮队。他们不光需要钱,也需要演出的机会,这样才能让那些刻苦训练的孩子们保持热爱、保持水准。

有人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然而,当初的热爱如今变成了一种责任。黄国森对未来也不免有了担忧,担心坚持不下去,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

春去春又回,那群男孩前呼后拥举着彩狮,走过一村又一村。只是,狮头后那一张张脸也不断长大。也许,这个时候他们才会更加懂得,舞狮是一种信仰,传承更需百折不回。正所谓:

梅花桩,少年郎,

千难万苦我敢闯。

做好汉,当自强,

为了理想志气扬。


头条 |深度 |投研 |行情

版权声明:管理员 发表于 2024-04-24 7:17:15。
转载请注明:贺街镇上的“雄狮少年” | 自媒体圈